一、定义
机关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福利、救助减灾、统计调查、技术推广与实验、公用设施管理、物资仓储、监测、勘探与勘察、测绘、检验检测与鉴定、法律服务、资源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事务、经济监督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公证与认证、信息与咨询、人才交流、就业服务、机关后勤服务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二、特点
- 公益性:机关事业单位的举办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公益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
- 非营利性:机关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以及事业单位自身提供的服务收入。
- 编制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编制管理,纳入国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系。
三、分类
根据经费来源不同,机关事业单位可分为以下三类:
-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全部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如公立学校、医院等。
-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一部分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一部分来源于服务收费,如部分医院、文化馆等。
-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费全部来源于服务收费,如部分出版社、报社等。
四、与公务员的区别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公务员都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在身份、管理、待遇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 身份:公务员是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纳入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
- 管理:公务员实行的是行政管理体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系。
- 待遇: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国家统一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五、总结
机关事业单位是国家重要的社会服务组织,在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机关事业单位的有关知识,对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