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缴费工资是指用于计算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它是根据国家统计部门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范围内的所有劳动报酬计算而来,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月缴费工资的重要性
月缴费工资是计算社保缴费金额的重要依据。社保缴费金额=月缴费工资×缴费费率。因此,月缴费工资越高,相应的社保缴费金额也越高,将来能够领取的社保待遇也就越高。
月缴费工资的确定
根据相关规定,月缴费工资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确定:
- 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这是最常见的月缴费工资确定方式。对于已在参保地缴纳社保满1年的职工,其月缴费工资可以按照上年度本人的月平均工资确定。
- 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对于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职工,其月缴费工资可以按照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
- 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对于上年度月平均工资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职工,其月缴费工资可以按照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确定。
以下情形不属于月缴费工资
-
工资总额中的下列项目不计入月缴费工资:
- 社会保险费
- 住房公积金
- 工会经费
- 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商业保险费
-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 丧葬抚恤金
- 加班加点工资
- 中班、夜班、高温津贴
- 伙食补贴
- 交通津贴
- 误餐费
- 工龄津贴
- 绩效奖
- 年终奖
- 其他非正常性收入
-
以下人员的月缴费工资按照以下规定确定:
- 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照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区间内自行选择月缴费基数。
- 离退休人员再就业人员:按照本人实际收入确定月缴费工资。
月缴费工资是社保缴费的重要基础,对于职工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职工应当了解相关规定,正确选择月缴费工资,依法缴纳社保费,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