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于2017年12月28日通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规。条例旨在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切实保障职工工伤待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主要内容
条例共六章三十五条,主要内容包括:
- 扩大了工伤保险覆盖面,将国家机关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使工伤保险制度覆盖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所有职工。
- 明确了工伤认定条件,将工伤认定范围从工伤事故扩大到职业病、通勤工伤等,并对不同情形下的工伤认定条件作了具体规定。
- 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对工伤医疗待遇、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等作了相应调整。
- 加强了工伤保险监管,对用人单位、职工、医疗机构等主体的工伤保险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条例的实施意义
条例的实施,对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 切实保障了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条例通过扩大了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等措施,切实保障了工伤职工的医疗、康复、生活等权益。
- 减轻了用人单位的工伤负担。条例通过加强工伤保险监管,督促用人单位履行工伤保险义务,减轻了用人单位的工伤负担。
- 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条例通过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如何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符合工伤保险参保条件的职工,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参保。职工参保后,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对于完善浙江省工伤保险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广大职工和用人单位应当积极了解条例内容,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