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计算职工基本养老金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参保职工本人历年缴费工资与缴费上年度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简单来说,就是用职工历年缴费工资与退休前一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进行比较,得出的一个平均值。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 (∑(月缴费工资指数) / 实际缴费月数)
其中:
月缴费工资指数
= 本人月度缴费基数 / 上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简称“社平工资”)实际缴费月数
= 退休前累计缴费月数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的作用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计算职工基本养老金: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之一是:
职工基本养老金 = 退休前月平均缴费工资 × 缴费年限 × 1% × 养老金计发月数
其中,退休前月平均缴费工资
由以下公式计算:
退休前月平均缴费工资 = 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 反映职工历年平均收入水平: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可以反映职工历年平均收入水平的变化趋势,是制定养老金政策和调整养老金水平的重要依据。
如何提高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职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 延长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就越高。
- 提高缴费基数:缴费基数越高,月缴费工资指数就越高。
- 选择高缴费率:缴费率越高,月缴费金额就越高,月缴费工资指数也就越高。
注意事项
- 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员,其视同缴费期间的月缴费指数按1计算。
- 职工在不同地区缴费的,其月缴费工资指数按照各地区退休前一年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分别计算。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计算职工基本养老金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职工历年平均收入水平的重要依据。职工可以采取延长缴费年限、提高缴费基数、选择高缴费率等措施来提高平均缴费工资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