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是指慢性进展,通常在发病后持续较长时间,并可导致残疾或死亡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我国居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7%。
2019年慢病病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
- 癌症:包括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癌症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糖尿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五大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
除了这四大慢性病之外,我国居民常见的慢性病还有:
- 高血脂
- 高尿酸
- 慢性肾脏病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精神障碍
- 睡眠障碍
- 骨质疏松症
- 肥胖
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遗传因素是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基础,但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是慢性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预防慢性病,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
-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慢性病,早期干预治疗。
慢性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