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户是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集中供养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五保户享受的待遇主要包括:
- 保吃:由政府为五保户提供伙食或伙食补助。
- 保穿:由政府为五保户提供衣物或衣物补助。
- 保住:由政府为五保户提供住房或住房补助。
- 保医:由政府为五保户提供基本医疗保险。
- 保葬:由政府为五保户办理丧葬事宜。
申请条件
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条件如下:
- 户口性质:必须是农村户口。
- 年龄:老年人是指年满60周岁以上的村民;残疾人是指经残疾人评定委员会评定为一级至三级残疾的村民;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6周岁的村民。
- 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是指因年老、残疾等原因,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从事任何劳动或劳动报酬极低,不能维持本人生活的村民。
- 生活来源:无生活来源是指本人及其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且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能力的村民。
申请流程
五保户的申请由本人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具体流程如下:
- 申请人或提名人向村民小组提出申请。
- 村民小组对申请人进行初审,并提出书面初审意见。
- 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对申请人进行民主评议。
- 村民委员会将初审意见、民主评议意见和其他相关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 乡镇人民政府对审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给《五保供养证书》。
注意事项
- 五保户的认定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防止弄虚作假。
- 五保户的待遇应当按照当地物价水平和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及时调整。
- 五保户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五保户是国家对农村困难群众的一项重要社会福利制度,对于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应当积极申请五保供养,享受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