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简称低保标准),是指国家为保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而设定的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它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区别于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重要标志。
低保标准的制定依据
低保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食物、衣物、住房、水电燃气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
- 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保标准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保证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避免寅吃卯粮、过度依赖政府救济。
- 社会保障水平:低保标准应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低保标准的调整
低保标准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定期调整。一般来说,当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上涨一定幅度时,应相应调整低保标准。
低保标准的意义
低保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以下意义:
- 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申请低保
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申请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 户口簿;
- 身份证;
- 收入证明;
- 财产证明;
- 其他相关材料。
民政部门会对申请人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决定是否批准低保申请。
低保标准的查询
居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询当地低保标准:
- 登录当地民政部门网站;
- 拨打当地民政部门热线电话;
- 向当地民政部门咨询。